今天,202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新建40周年。
40年前的今天—198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典礼在烟崮墩山西南侧举行,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
40年来,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和山东省、青岛市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们坚持守初心、担使命,以改革为“笔”、发展为“墨”,谱写出改革开放大潮下青岛西海岸这片热土荒滩变新城、桥隧贯东西、贸易遍世界、人民乐安业等一个又一个破茧成蝶、沧桑巨变的新奇迹、新篇章。
经过40年开发建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全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综合功能区之一,以占青岛市4.2%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工业总产值和1/5的gdp,贡献了全市1/6的外资,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前列,常住人口150余万人。
下面,让我们通过“ai”来展现美丽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40年,风华正茂;40年,初心不改。站在“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的又一个新起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新区系列部署要求,聚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力打造全市工业增长新基地、全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积极贡献开发区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国家级开发区新担当新作为。
四十载春华秋实,这片曾经的盐碱荒滩,已崛起为国家级新区的璀璨明珠,以开放之姿、创新之魂、产业之力,书写了中国开发区从“试验田”到“新高地”的绚烂篇章!
【四十年·巨变】从滩涂到标杆,见证中国速度
1984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区扬帆启航。
经济腾飞: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区初期的不足亿元跃升至3200亿元,年均增速超18%,以全市3%的土地贡献25%的工业产值,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产业引领:从第一台“海尔冰箱”“海信电视”到“中国芯”“智能造”,打造智能家电、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高端化工、海洋装备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京东方、芯恩半导体等龙头项目落地生根,国家级创新平台达35家。
开放标杆:前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十,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创新政策迭出,年进出口额突破3000亿元,成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枢纽。
【四十年·基因】以“闯创干”镌刻时代精神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辉煌,源于刻入血脉的奋斗基因:
“闯”字当头:1985年引入山东首家外资企业,40年吸引120余家世界500强落户,开创“港口 产业 自贸”开放新模式。
“创”字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专利授权量连续十年全省前列,从“青岛制造”迈向“青岛智造”。
“干”字为本:建设者们在荒滩上筑路架桥,市民见证“15分钟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百万人口新城诠释“产城融合”的温暖答卷。
【四十年·新程】向世界一流湾区进发
站在新起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示范窗口”:
向“新”而行: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储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建设国际国内领先的光电显示产业园,打造零碳智慧港口标杆。
向“海”图强: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构建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向“远”而兴:深化与日韩、上合组织合作,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让“开发区样板”闪耀世界舞台!
四十年,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序章。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永不停歇的闯劲、永不褪色的初心,在新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